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七天道章有云:「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有人解釋為「成道者不出門,就知道天下的道理,成道的人也不需要往窗外看,即知道天下的真理,知識領域越豐富的人,越沒有智慧,所以聖人他們拋棄了知識的領域及我執、我見而得到智慧,不用每天去吸取精神的食糧,也不用以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與意根等六根的經歷做為頭腦的思想,不貪、不瞋、不痴就稱為不為,因為不為,所以他們才能成就宇宙大自然法則這個「道」,並達成至高完美的智慧。」這種解釋很有道理,但是談到去掉我執、拋開知識的領域、不貪、不瞋、不痴與不用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與意根等六根的經歷以做為頭腦的思想,這種解釋應該比較接近佛教的思維,而一貫道修行者認為孔子所說的這一句:「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其意思就是說:「什麼人可以出入不由正門戶!既然出入要從正門戶,為什麼不由此正門之道出去呢?」,因此他們認為這就是孔子在暗指說人有一個靈性的正門戶,悟道者由此出去。
但是孔老夫子這一句話有在暗示說:「世人都有一個靈性的正門戶」嗎?他又舉了孔老夫子另外所說的:「人若一竅通,則不死者,壽在神也。」這一句話,他說這一句話的意思即是說:「能得明師一指打開這個生死門戶,即能超越生死之輪迴,並得到無量壽」,因此他的意思就是說孔老夫子在暗指若能打開玄關竅之門是非常尊貴的。問題是孔老夫子根本沒有說過:「人若一竅通,則不死者,壽在神也。」這一句話,因為這一句話是源自於《呂氏春秋》所說的:「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那麼《呂氏春秋》為什麼會有這一句話呢?原來這是「一竅不通」的典故,在商朝有一個非常殘暴的國王叫做紂王,他非常喜愛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樂,根本不管國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過的好不好,他還聽信妲己的話,殺了很多忠臣和無辜的老百姓,紂王的叔父比干是一位忠臣,他多次苦口婆心勸諫紂王要改邪歸正,為民多做一些好事,有一次紂王聽信了妲己的話,下令殺害了無辜的梅伯,並要把梅伯剁成肉醬。比干知道此事後急忙勸諫紂王,希望他不要聽信妲己的讒言,錯殺無辜,並說這樣下去是要亡國的,比干一連幾天極力勸諫紂王,引起了紂王的極大不滿,因此紂王憤怒的嚷道:『我早就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我要把他殺了,取出心來看個究竟!』紂王果真殺了比干,並挖出了他的心。
孔老夫子在提起紂王殺害比干並挖心這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曾經非常感嘆的說道:『紂王因為心竅不通,如果通了心這一竅,那麼比干就不會被殺害了!』後來,這件事被記載在《呂氏春秋》這一本書中,其中有一段話說:「紂心不通,安以為惡,若其一竅通,則比干不殺矣!」,這一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紂王的心竅這一竅通了,那麼就不會做出糊塗的事把比干給殺了!從此以後,大家就把這一句話引伸成「一竅不通」這句成語,也就是用來罵一個人非常愚蠢或是很糊塗的意思,這就是戰國時代的呂不韋在其《呂氏春秋•過理》這一篇中所說的:「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這一段話之出處,故後人高誘在注解《呂氏春秋》的時候即提及:「紂性不仁,心不通,安於為惡,殺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這一段註解即是此意,但是孔老夫子所說的「竅」與一貫道所說的「竅」意思一樣嗎?否則為什麼一貫道的點傳師會將這兩件事情連結在一起並不斷對信徒說呢?
何謂「竅」呢?《辭海》解釋說「竅」是指孔穴或事情的關鍵與要點也,那麼孔老夫子所說的「心竅」難道是指心的孔穴或心的關鍵與要點嗎?非也!有的人說「心竅」就是指心神所居住之孔穴或指心藏神也,因此他說古人認為心竅通利則神志清爽,如果心竅為邪閉所阻,那麼一定會神昏顛狂,因為有一些世人被感情、財物或美色迷住了心竅,故才會有什麼情迷心竅、財迷心竅與色迷心竅之說,那麼什麼叫做「玄關竅」呢?有人認為「玄」者就是指非常玄妙或妙不可言之意思;而「關」則是指出入來去之關卡;「竅」即是指一個小孔隙,因此他認為玄關竅簡單的說,就是我們靈性出入的門戶,是正門,也是通天的竅口,能不能成佛作祖全憑這一點,故他認為玄關竅乃是指靈性生來死去出入的門戶,也就是儒家所謂的「生我門,死我戶。」所指的這個地方,因此這玄關竅是天人相通的地方,也是靈性所居住之處,五官百骸的總主宰,但是這種說法好像是說靈性有一個固定的居住之處一樣,祂就住在玄關竅這一個孔穴之中。
這種說法很有問題耶!靈性本無形無相,遇水不濡、遇火不焚、跨燄不焦、遇金不削、遇土不埋、遇高不懼、遇冷不寒,祂的速度超越光速,並能夠穿牆過壁,祂是宇宙間的萬物之源,也是整個宇宙間小無其內的非物質,祂住在玄關竅那一處小小的孔穴之中作什麼,他為什麼要由玄關竅那個通天的竅口出去呢?別的地方祂難道出不去嗎?只有「玄關竅」才是靈性進出的正門,其他都沒有門了嗎?那麼一貫道的點傳師,他們為什麼有事沒事就在那些道親靈性的正門外面,對著靈性指指點點,口中念者「一指點開玄關竅」呢?因為他們認為此玄關竅乃是人之靈魂所在,須由領有天命之點傳師一指才能超生了死,靈魂將來也才可以上天堂。所以他們認為儒教所說的:「至善寶地,率性之所」。佛教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或是老子所說的:「玄牝之門,天地之根。」這些話都是在隱喻一貫道點傳師所說的那一處玄關竅,而且只有領有天命之點傳師他們一指,此人才以可超生了死或是躲脫六道輪迴之苦,因此他們認為佛經所說的「一指能超三界外,一點能脫十閻羅」這一段經文即是在證明這一點。
但是哪一部佛經有「一指能超三界外,一點能脫十閻羅」這樣的一句話呢?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有提到過「一指」或「一點」這種不太像佛法的字眼嗎?如果有的話,那麼為什麼別部之佛經都沒有看過這一句話呢?還是說一貫道的修行者將佛教禪宗漢傳初祖達摩大師所說的話也當成了佛經呢?另外又提到古德有云:「玄關金鎖,百匝千重,陷虎迷獅,當機縱奪」這一句話,他們說所謂的:「玄關金鎖,百匝千重」的意思就是指眾生降生在人間,其靈性就已經駐進玄關竅裏面了,此後玄關竅就好像被金鎖鎖住了一樣,玄關竅的外圍好像有百千個匝門圍住,將主人翁困在裏面,無法自由。而「陷虎迷獅,當機縱奪」這一句話就是指靈性被困在玄關金鎖裏面,好像陷入或迷失在老虎、獅子的隊伍之中,危機重重,隨時都會有生命的危險。因此要脫離這種險境,就要當機立斷,趕快找尋天命明師,一指將玄關金鎖開啟,使靈性能夠跳出牢籠,如此靈性才能夠獲得救贖,如果這一句話是真的話,那麼全世界幾十億沒有明師一指的人他們的靈性不是根本都沒有獲救的機會了嗎?但是那些曾經被明師一指的人,也沒有聽說過有哪一個人他們的靈性已經獲得真正的救贖了,不是嗎?
所以看到宗教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那些門戶之見,有時候不免覺得好笑,許多的教義根本無法自圓其說,許多的宗教儀軌正好與其宗教的教義背道而馳,人人都能修的道才是「大道」,只有自己派門認為最殊勝的那都是「小徑」而已,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三大道章有云:「大道甚夷,而民好徑」即是此意,一貫道的網站又提到一首詩說:「不知到底一歸何,是以神光拜達摩,立雪少林為何事,只求一指脫閻羅。」又說:「西方眼在十萬八千里,指破西方在眼前,因此所謂的指點、指示、指教都是在講這「一指」。連觀世音菩薩聖像的額頭上那一點紅痣,都被解釋為是求道的印證,因為天機不可洩漏,所以祂被點的時候稍微點高一點,免得洩露了天機,如果是這樣解讀的話,那麼印度那些已點了紅痣的婦女應該人人都已經在西方了,但是可能嗎?不但是不可能,就連那些幫別人一指之天命明師,他們自己都不一定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否則哪一個人曾經回來宣佈說他因為被天命明師一指,所以目前已經在西方極樂世界了呢?
「讀破千經萬典,不如明師一點」這一句話是正確的,但是若解讀錯誤的話便會失之毫釐,謬之千理,因此這句話不能解釋成讀破千經萬典的效果,都沒有被天命明師一指來的有效,若修行人是如此解讀的話,那麼便會形成說只要被一貫道自己認定的天命明師一指玄關竅,那麼就能立即得道並勝過讀破千經萬典,事實上這一句話並不是這樣解釋的,這一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一個智慧不足的修行人,他若是自己去看經讀經的話,可能只瞭解經文內容表面之世俗諦,無法瞭解深藏在經文內容裡面之第一義諦,所以不如被已經悟道的明師直接點破來的有效果,所以《倫語.庸也第六》孔子所說的:「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這一句話也不能解釋為孔子說:「什麼人可以出入不由正門戶呢?既然出入要從正門戶出去,那麼為什麼不由此正門之道出去呢?這就是說孔子在暗指每個人都有一個靈性的正門戶。」,因此若是經過一貫道的點傳師以食指輕敲兩眉之間即能悟道,其實這個「戶」字是護也,半門稱為戶,是一種象形字。半門謂之戶,一扇謂之門,如寢室之門,因此「誰能出不由戶?」這一句是說誰能走出這房屋或寢室而不經由門戶呢?而「何莫由斯道也?」這一句話是說:「為什麼立身處世不依人生的道理去做呢?」故孔子這句話跟「靈性的正門戶」完全無關,宗教法門不能穿鑿附會或是以狗尾續貂之方式將他們連結在一起。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七天道章所說的:「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這一句話,是說道是無所不在的,只要自己的悟性高,根本不需要出門戶即能知道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不需要開窗戶去觀天,就能知道天道體用運行之巧妙,家庭本身就是一處大道場,夫妻之間有相處之道,父子或母女之間也有相處之道,婆媳或翁婿之間也有相處之道,但是千萬不要誤以為夫妻相處之道、婆媳相處之道、父子相處之道、母女相處之道或翁婿相處之道是各有不同的道啊!事實上道是宇宙間唯一的真理,故有「道無二道」之說,夫妻、婆媳、父子、母女或翁婿之間要相處的很融洽就是要依靠這個道,我們自己的家人要相處的很融洽需要依靠這個道,難道別的家庭不也是一樣嗎?同樣的道理,在公司、工廠、學校、社會甚至於到任何地方與他人要相處融洽也是要依靠這個宇宙間唯一的真理才能圓融無礙,當然人類跟動物、大自然相處的道理也離不開這個道,因此若我們已經悟出來這個宇宙間唯一的真理,那麼我們不是就一理通萬理徹,可以知道天下事物的道理,甚至於知道天地間的變化現象與天道體用運行之巧妙,如此的話還需要開窗戶去看嗎?但是一個悟性差的人,他就算是拿天文望遠鏡觀察或是用哈伯望遠鏡去探測天體,他也是無法知道天道體用運行之巧妙啊!
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後面這一段文字的道理,真智慧之獲得不在於社會那些假知識,而在於自性之真智慧,離開真智慧越遠的,那麼他們的智慧便越低,所以聖人以無為而悟道,以無為而知天下,而凡夫卻做了一堆沒有用的俗事、凡事與雜事,故古德有云:「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即是此意,真智慧者不需要用肉眼去觀察世間之萬物,但須以慧眼去看世間之萬物,因為肉眼看的是事物的表相,慧眼看的才是事物的實相,肉眼看的是事情發生後的後果,慧眼看的才能知道事情肇生的前因,所以聖人根本不需要以肉眼看見某些事物即能對世間的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是此意,至於「不為而成」這一句話更是強調無為的重要性,「不為」不是指肉體不去做的意思,而是指心保持道心,不偏善亦不偏惡、不偏藍亦不偏綠、不偏本土化亦不偏國際化、不偏漁民亦不偏農民,當為則勇敢去為,不當為則不為,為所應為而非為所欲為,唯有秉持這種大公至正、無私無我、無是無非、無善無惡之中道思唯去因應萬事,如此才能無所不為,因為做任何的事情根本沒有利益自己,所以別人才不會反對,也沒有不利益別人,所以也沒有人會去抗爭,政治要如此的無為然後才能無所不為。
目前世界各國的政策為什麼會無法順利的推動呢?為什麼每天在街頭上都有人在抗爭呢?道理很簡單,皆是因為執政者「有為」的關係,何謂「有為」呢?心中動心起念有所求或是私心在作祟也,為什麼他們的私心會作祟呢?說穿了還不都是為了政黨自己的利益著想、為了討好支持自己的選民、為了自己政黨的下一次民意代表與地方行政首長所提名者能順利當選、為了自己的政黨能夠永續執政、為了排除異己給敵對者設下障礙,所以所有的政策之策訂與執行,莫不是站在「圖利自己」的角度去規劃,那怎麼不會抗爭呢?在這個娑婆世界中都是陰陽、善惡、黑白、佛魔、是非…等等對立的世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以怎麼說都對,怎麼說都有理,所以執政黨若想照顧勞工的權益,那麼反對黨便會想盡辦法拉攏企業界的資本家,執政黨若想照顧農民的權益,那麼反對黨便會想盡辦法去拉攏漁民,誰能說執政黨不對呢?但是反對黨又錯在哪裡呢?照顧農民的權益有選票,難道說拉攏漁民就沒有選票嗎?當然有,在這種情形下不會產生對立嗎?不會產生抗爭嗎?故「民主制度」其實都是一些低智慧的人所搞出來折磨大家的,所以錯誤的制度不改變,人民的痛苦又怎麼有可能化解呢
天下各種事物的道理,還需要到哪一個國家去考察嗎?不用了,只要在家中稍為深入去參悟一下,則一理若悟通萬理便能悟徹,因此若沒有「一門深入」的話,那又怎麼能悟道呢?就如同修行一樣,許多人都知道要修行,但是卻不深入去探討何謂「真修行」?何謂「假修行」?為什麼說修行一定要深入去探討這個問題呢?道理很簡單,譬如說我們想去台北旅遊,那麼不管我們是要搭飛機、乘高鐵、坐火車或是攔遊覽車,我們是不是要先瞭解一下這一班飛機、高鐵、火車或遊覽車是不是要去臺北的,如果是的話,那麼我們上車或上飛機才能達到去臺北旅遊之目的,如果我們不管這一班飛機、高鐵、火車或是遊覽車到底是不是要開去臺北的,我們就糊裡糊塗的上了車,那麼我們又如何能達到去臺北旅遊之目的呢?同樣的道理,修行之目的就猶如去臺北旅遊一樣,各種交通工具就如同各宗教法門的那些不同修行方式,如果這些宗教法門的修行方式根本不能達到修行之目的,那麼我們還用那種修行方法在修行,那不是很無知嗎?那麼修行的目的是什麼呢?如果連目的都搞不清楚,那麼我們所用的方法又怎麼能達到修行真正的目標呢?但事實上大部份修行人目前的修行方式皆是無法達到修行目標的。
這話怎麼說呢?道理很簡單,我們先從目前社會上那些修行的方式來探討,即知道他們這一世都是白忙了,根本就不可能悟道,否則老子在《道德經》中又怎麼會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呢?首先我們先談到基督信仰者所說的「信上帝能永生嗎?」這個問題,「上帝」是誰呢?許多信上帝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上帝是誰,更何況說是信上帝能永生了,既然連真正的上帝是誰都不知道,那怎麼修呢?其次談到『信上帝』跟「修行」有什麼關係呢?如果說『信上帝』跟「修行」有絕對關係的話,那麼那些學佛、信真主阿拉、拜觀音或媽祖的其他宗教信徒根本就不用修行了嘛!因為他們根本不信上帝,所以他們也永遠沒有機會永生了嘛!那麼!請問老子與釋迦牟尼佛,祂們兩人是因為信上帝才悟道的嗎?當然不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問的話,可能就比較清楚了,請問從古至今已經受過洗並且信上帝的人,有哪一個人已經永生了呢?我想不論基督教、天主教或東正教的信徒都找不到一個能夠證明他已經永生的人,如此的話「信上帝能永生」這不是一個假議題嗎?再說信上帝是「信別人」,但是修行卻是「修自己」啊!那麼請問修行跟信上帝又有什麼關係呢?道理這麼簡單,稍微想一想不就清楚了嗎?每年全世界一大堆的神父或牧師,因為猥褻兒童或是姦淫婦女,不但讓教會賠了許多的遮羞費,還登上了新聞媒體的頭版,他們雖然都已經信上帝很久了,但是他們卻連修行都還沒有開始,又怎麼可能永生呢?
再來談到「信教能否悟道」這一個問題,信教的人只有少數上等根器的人能夠悟道,其他中低根器的信徒想悟道是很不容易的,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我們若能徹底瞭解宗教的「教義」到底是不是「真理」這個問題就知道,他們有沒有悟道的機會了,道理!道理!「道」與「理」雖然有時相通,但是「道」卻不能與「理」劃上等號,世間的假理有千條萬條,但是真理卻是唯一的,假理可以說,可以形之於文字,但是真理卻是絕語言相,無文字相的,理無道不真,道無理不顯,雖然說理旨在顯道,但是理卻不等於道,所有宗教的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之千經萬典,其中的經文內容或是教義都是「理」,但是隱含在這些理之中的第一義諦才是「道」,如果信徒去信仰宗教,那麼他所學的是假理不是道,如果再「依教奉行」的話,那麼他就是信徒或教友,根本不是修行人,所以他們會離教越來越近,但是離道卻會越來越遠,每天在佛堂、教堂或寺廟聽經聞法,所聽的都是假理,所聞的都是宗教教義,那跟真理這個「道」又有什麼關係呢?連道的邊緣都沒有觸及到,怎麼能算是在「修道」呢?就如同與敵人對打一樣,螳螂拳、詠春拳、醉拳比劃半天,連對方的衣角都沒觸及,那有什麼用呢?
其次談到放生、朝山、彌撒、禮拜、法會、濟世、救災、誦經、念佛、加持、灌頂、印心、浴佛、曬佛、繞佛、繞境、進香、安太歲、化煞、吃素、出家、朝覲、點戒疤、剃度、浸禮、受洗、點玄關竅…等等的宗教儀軌或活動是否能達到修行之目標呢?心外求法所有的一切作為皆稱為「末法」,為什麼稱為「末法」呢?因為正法類似樹的根,像法類似樹的幹,而末法類似樹的末稍,所以才會稱為「末法」,因為目前社會上大部份的修行人都沒有在悟真理,反而皆沉迷在那些末法之中,所以目前才稱為「末法時期」很多宗教法門的宗師、導師、活佛、法師、神父、牧師或大法師都被弟子尊稱為「大師」,但是「大師」的頭銜只是一種虛名而已,也是世俗之人叫出來的,每天都沉迷在宗教的教義、儀軌與活動之中,連宗教的框框都還跳不出來,又怎麼能悟道呢?宗教的交流都在談自己宗教的門戶之見,到處去弘法佈道,所弘的法與所佈的道,哪一字或哪一句不是在談自己宗教的門戶之見呢?那跟真正的道又有什麼關係呢?越多的信徒入教,就誤導越多的眾生離開真道,宗師或導師自己都沒有悟道了,跟這些宗師或導師修行又怎麼能悟道呢?真正悟道的人,他們還會出來開宗立派嗎?修行人難道一定要修哪一種法門才能悟道嗎?其實這都是一種無知的觀念。
宇宙間無處沒有道,也無處不是道場,因此一個悟性高的的人他不出戶即能知天下事,不窺牖,即能見天道,還需要去信哪一種宗教或是到哪一處道場修行嗎?學佛不是學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那些「方便之說」,而是學釋迦牟尼佛去悟出在在沒有三藏十二部經典教義傳世以前,他是怎麼悟道的,他悟的又是什麼道,很多佛教徒誤以為釋迦牟尼佛悟的就是「緣起法」這個真理,非也,道無二道,老子與釋迦牟尼佛所悟的都是同一個道,只是老子以「無為」或「自然」這個角度切入來引導眾生悟道,而釋迦牟尼佛是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等三法印或《緣起法》…等等這些角度切入來引導眾生悟道,但不能說「無為」、「自然」或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緣起法》就是真理,目前太多的宗教信徒們誤將宗教的教義當成了真理,並依教奉行,導致他們自己每天都沉溺於自己宗教的教義之中而根本不知道「道」為何物,殊為可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