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俗諺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後來也有人將此句話改為:「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庸人自擾」這一則成語一般的人皆認為是指平庸的人無事生事,自找麻煩。但是事實上這一則成語在修行上有其非常深奧之含意,只是淺者見其淺,深者見其深罷了,「庸人自擾」這一則成語它源自於《新唐書·陸象先傳》中的「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這一句話,在唐朝唐睿宗當皇帝的時候,朝廷中有一個監察御使名叫陸象先,他為人處事非常的寬容,個人才學很高,辦事也非常的幹練,敢於直言,因此皇帝很器重他。可是,有一次他因為某一件事情觸怒了唐睿宗皇帝,因此被貶到益州(目前的四川省)去擔任大都督府長史兼劍南道按察使,陸象先到任後,對百姓十分的寬厚仁慈,即使對於犯罪的人,他也是不輕易動刑,因此跟隨在他旁邊的一些助手曾經勸他說:「這裡的百姓十分愚頑,很難管教,你應該用嚴厲的刑罰去建立自己的威望,不然的話,就沒有人會怕你了!」陸象先聽了,搖搖頭說,「我的看法和你們完全不同,老百姓的事情在於治理,你治理的好,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他們便會服從你,為什麼要用嚴刑峻法來樹立自己的威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