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宗教或科學

   宗教法門可以加入,但是卻不能信仰,宗教教義可以參悟,但是卻不能迷信,科學知識可以參考,但是卻不能深信,科學實驗結果可以當成教材,但是卻不能認定是真相,大師弘法的時候可以去聽聽,但是他們所說之內容卻不能當真,宗教的經典可以看一看,但是卻不能依經典內容所說的話去奉行不渝,也許大家會覺得非常的奇怪,質疑作者為什麼會說:「宗教法門可以加入,但是卻不能信仰」、「宗教教義可以參悟,但是卻不能迷信」、「科學知識可以參考,但是卻不能深信」、「科學實驗結果可以當成教材,但是卻不能認定是真相」、「大師弘法的時候可以去聽聽,但是所說之內容卻不能當真」或「宗教經典可以看一看,但是卻不能依經典內容所說的話去奉行不渝」呢?道理很簡單,因為眾生不能將科學的假相當成真相或是將宗教經典教義之假理當成真理,「正信」與「迷信」是不一樣的,正信是因為眾生已經瞭解了事實之真相,所以這種信才能稱為「正信」,而「迷信」則是因為眾生不能分辨事情與事物之對錯、真假、是非、虛實、表裡、內外而胡亂的相信,所以才稱為迷,有人誤認為信仰宗教是一種迷信,而相信科學的實驗結果才是不迷信,這種人就是一個標準的大迷信者。

素還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心正任何宗教的教義皆正法

   社會上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的宗教何者是正信呢?坦白的說沒有一種宗教法門是正信,那麼社會上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的宗教教義何者是正法呢?事實上娑婆世界之中並無任何一法是正法,但是佛教的一些法師常常會告訴信徒說他們所信仰的是「正信的佛教」,當然佛教的法師會告訴他們的信徒說他們所信仰的佛教是「正信的佛教」,難道那些佛教法師會告他們的信徒說他們所信仰的佛教是「邪信的佛教」嗎?同樣的道理基督教的牧師或天主教的神父也會訴他們的信徒說他們所信仰的是「正信的基督教」或「正信的天主教」,但是基督教的牧師或天主教的神父所說的「正信的基督教」或「正信的天主教」,佛教的法師或信徒們會相信嗎?當然不會相信,同樣的道理,佛教的那些法師所告訴信徒的,說他們所信仰的佛教是「正信的佛教」,基督教的牧師、信徒或天主教的神父與信徒們會相信嗎?當然也不會相信,因為若相信別的宗教信仰是正信的話,那不是等於在說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是邪信嗎?同樣的道理,若是相信別的宗教法門之經典教義內容是正法的話,那不是等於在說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經典教義內容是邪法嗎?事實上這都是迷信宗教的人最大的心理障礙,若不能徹底瞭解真相的話,那麼這些人就會永遠陷溺在癡迷與無明之中而不自知。

素還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有告訴世人「真理」嗎?

   學佛正確無誤的人雖然可以成佛,但是若學錯了卻可能會學成魔,佛理雖然可以啟發世人悟道,但是若沒有參透佛理的人,那麼佛理反而會障礙他的悟道,因此所有學佛的人他們是否能悟道,端視他們如何去看待這個「佛」字,如果他們將釋迦牟尼佛當成是一個已經成道的佛,而這一個成道的佛祂所說的一切法就是真理的話,那麼這些學佛的人可能不容易悟透真理,如果那些學佛的人,他們將釋迦牟尼佛當成是一個已經覺悟的人,而認為應該學習這一個已經覺悟的人繼續去參透宇宙間唯一之真理,那麼這些人絕對有悟道的一天,因此佛教徒是否能悟出真道來,其重點並不在於他學釋迦牟尼佛的程度已經學了幾分相似,而在於他是否知道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的所有內容與佛教弟子所編撰的那些三藏十二部經之經文內容全部是方便之說的假理而非真理,若無法去參透這一個癥結而誤將理當成真理,那麼他仍然無法悟出真道來,佛教各宗門之弟子大家都認為要依教奉行,所以禪宗弟子奉行禪宗之教義,淨土宗弟子奉行淨土宗之教義,而密宗的弟子則奉行密宗之教義,到最後都是在浪費時間。

素還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世間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世間的理雖然有千條、萬條,但是其理皆是相通的,商人經營事業賺錢有他們經營之理,農夫種菜種稻也有他們種植之理,科學家探求宇宙萬物之真相也有他們求真之理,但是在這些千條、萬條不同的理之中卻有一個地方可以將它們連結起來,這個地方就是真理,古德有云:「一理散萬殊,萬殊歸一本」,這裡所說的「一理」指的就是唯一之真理,理無道不真,理無真不立,理具有文字相與語言相,但是真卻沒有,所以「理」不是「真」,但是理與真不一不異也,合道之理即是真理,不合道之理即是假理,假理是為了勸世、濟世、度世、警世與救世之用,而真理則是為了救性之用,因此假理就是萬殊,真理就是一本,「一」不是真理,一的「本」才是真理,「本」者根源也,因為萬殊的千理、萬理等假理皆是由這個根源所散佈出去,所以任何的理只要追根究底便能找到真理,真理就是道的別稱,因為任何的理只要追根究底便能找到真理,故才有「頭頭是道」之成語,就是因為千理、萬理等假理的頭即是真理,所以所有的假理便在真理這個地方連結起來了,因為能夠連結起來,所以說世間的理其實都是相通的,若有不通滯礙難行之處,那表示我們根本還沒有找到真理。

素還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錯誤的修行就是在浪費生命

   一般人的觀念皆認為修行就是指「修正自己過去錯誤的觀念與行為」,這一句話表面上聽起來好像是正確無誤的,但是事實上這一句話仍然沒有將修行之真諦清清楚楚的表達出來,所以還是有很大之語病存在的,那麼,什麼是錯誤的觀念呢?什麼又是錯誤的行為呢?是不是說目前宗教所說的放生有無量功德、放下、看開、四聖諦、八正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主得永生、畜牲是我們前世的父母、吃肉就是在吃自己的父母或是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等等的觀念就是所謂正確的觀念呢?或是說目前宗教所在做的那些放生、朝山、彌撒、禮拜、法會、濟世、救災、誦經、念佛、加持、灌頂、印心、浴佛、曬佛、繞佛、繞境、進香、安太歲、化煞、吃素、出家、朝覲、點戒疤、剃度、浸禮、受洗、點玄關竅…...等等的活動與儀軌就是正確的行為呢?如果宗教所說的那些觀念不是正確觀念的話,那麼他們為什麼要說那些話來導誤眾生呢?如果說那些觀念就是正確的觀念,那麼為什麼很多人會不能認同那些觀念呢?在是否正確行為方面亦是如此,宗教如果認為那些活動與儀軌是錯誤的,那麼他們是根本不會做的,但是宗教如果認定那些活動與儀軌就是正確的行為,相信連宗教人士自己本身都不敢說。

素還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悟道要由自己的小框框開始往外跳脫

   一般的宗教信徒都會誤以為他們的創教教主或是開宗的宗師皆是一個悟道的高人,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偏差之觀念,老子有創建道教嗎?釋迦牟尼佛有創建佛教嗎?孔老夫子有創建儒教嗎?耶穌有創建天主教嗎?穆罕默德有創建伊斯蘭教嗎?都沒有,這些創教的人都不是他們所尊稱的教主,而是後人在這些教主滅度數百年後才開始創教的,才開始尊稱的,所以道教不是在春秋戰國時代由老子自己所創建,而是到了東漢時代才由張道陵開始創建,佛教的釋迦牟尼佛也從未見過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的任何一部經典,也從未說過哪一種佛法才是如法,哪一種佛法又是不如法,所以什麼佛法是「如法」或是「不如法」都是後人自己杜撰出來的,當然佛教的什麼三法印也不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那都是後人自己揣度出來的,當然耶穌他本人也不知道他自己就是上帝,更不知道有《聖經》這一本經典,更不知道《聖經》就是天主教與基督教信徒心中的真理,當然更不知道他除了十二個門人之外還有幾十億的信徒,那麼社會上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那些創教的教主或是開宗的宗師真的是一個悟道的高人嗎?非也,如果他門真是一個悟道者,那麼必知真經無字、真理無言、真悟無語,如此的話,那麼又如何會創立新的宗教派門出來,並編撰了一大堆的經典或到處講經說法呢?所以聖人留經典給後人之目的,旨在啟發世人之悟性以悟出祂們所說那些話的第一義諦,而不是為了讓後人沉迷在那些「方便之說」的假理之上。

素還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真思考自己的修行目標是否正確

   修行的目標若是錯誤的話,那麼修行之方向必定產生偏差,修行之方向若是產生偏差的話,那麼修行之過程一定是錯誤的,修行之過程若是錯誤的話,那麼修行之方法必定是不正確的,修行之方法若是不正確的話,那麼整個過程就不是在修行而是在浪費生命,為什麼說錯誤的修行是在浪費自己寶貴的生命呢?道理很簡單,因為今生錯誤之修行方式已經使自己造了許多不同程度的善業與惡業,而這些善惡之業障將會迫使自己的靈體墮入輪迴流浪生死,而墮入生死輪迴之靈體誰又能保證祂來世一定會再度投胎為人呢?既然不能保證下一世其靈體一定能投胎為人,那麼今世所失去人身軀殼之靈體很有可能來世會投入畜牲道、餓鬼道與地獄道等三惡道之中,如此的話來世更不可能繼續修行,因為墮入三惡道之靈體不是執著心、貪婪心與嗔恨心太重,就是祂們的悟性不足或是道根太淺,故牠們修行之因緣是不成熟的,因此根本無法順利修行,而這種情形不是在浪費生命又是什麼呢?可見修行人不能輕忽我們自己目前的修行方式到底是「正確」或是「不正確」,否則今世錯誤修行之習氣帶到了下一世或再下下一世而沒有獲得任何的啟發,那麼就會變成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的遺憾了。

素還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真的能消業障了生死嗎?

   大家都知道學佛修行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但是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的最基本條件就是要先悟道,因為一個修行人他若沒有真正悟道的話,那麼其煩惱是不可能斷的,當然他們的生死也是無法脫離的,那麼學佛是不真的就能夠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呢?如果學佛真的能夠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那就表示說那些成佛的人,他們都已經脫離了輪迴並了斷了生死,但是四聖另外的菩薩、圓覺與聲聞等三聖,他們也同樣的都了斷生死了嗎?如果沒有的話,那麼為什麼佛教說佛、菩薩、圓覺與聲聞等四聖他們都已經了斷生死了呢?如果他們已經了斷生死,那麼菩薩為什麼會稱為「覺有情」呢?有情的人必有煩惱,有煩惱必會產生無明,心無明就是有情眾生,有情眾生必然會墮入輪迴,既然會墮入生死輪迴,那怎麼可能了生死呢?所以針對佛教所說的四聖法界之聖者皆已斷煩惱與了生死之說法,實有再深入探討之必要,以免仍在生死流轉之中的四聖被誤解為已經是斷煩惱與了生死之人,另外我們還要瞭解的是,一個修行人他到底是否真的已經斷煩惱與了生死,是由誰來證實呢?是由他們本人來證實還是由宗教大師、自己的弟子或信徒來印證呢?事實上自己本人、宗教大師、自己的弟子或信徒根本都無法印證某一個人是否真的已經斷煩惱與了生死。

素還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任何宗教法門都無法度萬靈歸真

   何謂「萬靈」呢?所謂萬靈係指所有六道之靈體也,那麼何謂「歸真」呢?所謂歸真者係指認清娑婆世界之假相、假理而返回宇宙間那唯一真理或真相也,有某一些宗教法門強調說要「認理歸真」,「認理歸真」是一種正確的觀念,但是這一個名詞若是解讀錯誤的話,那麼不但修行人無法歸真,反而會使自己離真理越來越遠,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認為「認理」的「理」指的就是他們那一種宗教法門之教義,而「認理」的「認」字是指認同的意思,所以他們對「認理歸真」這一個名詞的解讀是「認同他們那一種宗教法門的教義才能悟出宇宙間那唯一的真理」,其實這是對「認理歸真」這一個名詞的錯誤解讀,有某一些宗教法門也強調說要「認祖歸真」,「認祖歸真」是一種正確的觀念,但是這一個名詞若是解讀錯誤的話,那麼修行人還是無法歸真,反而會使自己離真理更遠,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認為「認祖」的「祖」指的就是他們這一種宗教法門所供奉的神佛,其實這又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否則他們所供奉之神佛其祖先又是誰呢?因為那些神佛他們若沒有祖先的話,那又怎麼可能會有祂們呢?所以這些神佛仍然不是真正的祖,有某一些宗教法門強調說要「止迷歸真」,「止迷歸真」是一種正確的觀念,

素還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真智慧來化解紛爭

   如果在這個世界之中沒有任何的紛爭、煩惱、罣礙與衝突,那麼這個世界就不會稱為娑婆世界,那麼何謂「娑婆世界」呢?《妙法蓮華經文句卷第二下》有云:「娑婆此翻忍,其土眾生安於十惡不肯出離,從人名土故稱為忍,悲花經雲,云何名娑婆,是諸眾生忍受三毒及諸煩惱故名忍土,亦名雜會九道共居(云云)。」可見娑婆世界是因為諸眾生皆須忍受三毒及諸煩惱故名為「忍土」,亦因為各種不同根器與悟性之眾生雜居在一起,所以當雙方看法不同之時,則紛擾、煩惱、罣礙與衝突就無法避免了,雖然衝突無法避免,但是並不是說沒有辦法去化解,雖然能化解但是若由缺乏真正智慧的人去處理的話,則這些衝突與紛爭之事情不但無法化解,而且問題還會越來越嚴重,所以雙方心中的痛苦、煩惱與罣礙也會越來越深,古德有云:「世間沒有不能處理的衝突,只有找錯處理的人與用錯處理的方法」,可見任何的衝突若是找對了處理的人或用對處理的方法,那麼這些衝突便可以化解了,佛教對事情的處理常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等方式來解決,但是佛教所說的接受、看開、放下等處理方式卻不等於是化解了雙方所爭執之問題呢?為什麼呢?因為迴避、看開、放下等處理方式是單方面對衝突的退縮,並不代表問題已經化解了,所以那些觀點是佛理而不是道。

素還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