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思考自己的修行目標是否正確
修行的目標若是錯誤的話,那麼修行之方向必定產生偏差,修行之方向若是產生偏差的話,那麼修行之過程一定是錯誤的,修行之過程若是錯誤的話,那麼修行之方法必定是不正確的,修行之方法若是不正確的話,那麼整個過程就不是在修行而是在浪費生命,為什麼說錯誤的修行是在浪費自己寶貴的生命呢?道理很簡單,因為今生錯誤之修行方式已經使自己造了許多不同程度的善業與惡業,而這些善惡之業障將會迫使自己的靈體墮入輪迴流浪生死,而墮入生死輪迴之靈體誰又能保證祂來世一定會再度投胎為人呢?既然不能保證下一世其靈體一定能投胎為人,那麼今世所失去人身軀殼之靈體很有可能來世會投入畜牲道、餓鬼道與地獄道…等三惡道之中,如此的話來世更不可能繼續修行,因為墮入三惡道之靈體不是執著心、貪婪心與嗔恨心太重,就是祂們的悟性不足或是道根太淺,故牠們修行之因緣是不成熟的,因此根本無法順利修行,而這種情形不是在浪費生命又是什麼呢?可見修行人不能輕忽我們自己目前的修行方式到底是「正確」或是「不正確」,否則今世錯誤修行之習氣帶到了下一世或再下下一世而沒有獲得任何的啟發,那麼就會變成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的遺憾了。
有人將來世更有福報或乘願再來度化眾生當成修行目標,有人將成佛或成聖當成修行目標,有人將自己的靈體能證入涅槃、徹底解脫當成修行目標,也有人將靈體返回天堂、西方極樂世界或是無極理天當成修行目標,這些修行目標都有他們追求的道理,所以他們就以目前的修行方式去追求這些目標,但是這些修行目標是否正確,是要經過分析與驗證的,如果經過分析與驗證之後發現這些目標根本不能解決自己、家庭、社會、國家或國際間目前之紛爭,而使那些衝突化解於無形,那麼那些修行目標仍然不是最究竟之目標,反而成為阻礙自己達到最終目標之絆腳石,「修來世更有福報」這個目標,到底是自己修行的障礙還是修行的目標呢?其實不用任何的思考,稍有智慧的人一眼即知這是凡夫俗子的錯誤觀念,為什麼呢?因為「來世更有福報」這個目標不是顯示這種修行人又害自己的靈體墮入了生死輪迴嗎?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中不是已經清清楚楚的指出來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嗎?難道「享福報」的相不也是虛妄嗎?再說若是此人來世的福報因為他的不斷享福而享盡了,那麼此人不又是開始要接受惡報之報應了嗎?如此善惡之報不斷的輪迴不是有修行等於沒有修行一樣嗎?
今世有畜牲的思維與行為之人則來世必墮入觸牲道為畜牲,今世有凡人思維與行為之人則來世必墮入人道為人,因此唯有脫離六道生靈那些思維、習氣與行為的人才能真正脫離六道之輪迴,那麼,什麼是「畜牲的思維與行為」呢?畜牲道的生靈沒有太複雜的高等智慧,只有生存與延續下一代的本能,所以牠們的心思都在於如何找到食物生存下去或如何找到伴侶延續下一代,因此每天不是吃喝玩樂就是交配,世人如果有類似這種習性,那麼來世必投胎至畜牲道,因為若給他們太多的智慧也是用不到,因此牠們有智慧也是沒有什麼用,那麼什麼人該投胎至哪一種畜牲道應該如何判斷呢?其實很簡單,看看我們某些人類的習性再對照某些物種的習性則某人爾後該投胎哪一道不就清清楚楚了嗎?人跟其他萬靈蒼生不同的地方只是軀殼不同而已,而這些軀殼正是思維與習性的綜合體,而寄宿在萬靈蒼生軀殼之中控制其行為的正是附在軀殼中之靈體,所以萬靈蒼生之軀殼只是一種表相,附在此軀殼中之靈體才是真相,靈體要更換軀殼就看每一個人今世怎麼造,來世便會怎麼化,造化!造化!自造自化也。
有人說:「每一個人來世如何投胎其命運如何?其實都是今世自己規劃的」,佛教亦有「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之偈語,其實道理是完全相通的,並不是另外還有一個上帝來製造每一個人的形態、個性、習氣與命運,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上帝,一切都是每一個人自作自受,為什麼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上帝呢?道理很簡單?整個宇宙大自然的本身就是上帝,我們萬靈蒼生皆是由組合大自然這個上帝同樣的萬物之源所組合而成的,我們都是組合成大自然這個上帝的一部份,因此我們本身即是上帝,大自然這個上帝就是宏觀的宇宙,而組合成萬物的萬物之源就是微觀的宇宙,其實宏觀宇宙與微觀宇宙是不一不異的,組合就是宏觀宇宙,散開就是微觀宇宙,所以每一個人的一生其實都是自造自化、自作自受,根本不需要懷疑,否則如何會有一念覺眾生是佛,一念迷佛是眾生之說呢?若佛與眾生不是不一不異由同一種萬物之源所組合而成的,那麼佛又如何能變成眾生或眾生又如何能成為佛呢?因為萬物本一性,只是萬物之源所組合之軀殼因個人累世輪迴所產生之善惡之業障不同罷了,所以須由這些不同的萬靈蒼生軀殼去扮演娑婆世界這個舞台之不同角色,以償還或討報各人累世所積欠他人之不同因果業障罷了。
若以「來世更有福報」為修行目標的人,那麼他們今生必是福德與功德貪念很重之人,也是在今世當中不斷在造善業之人,更是累世被善報所纏縛而被迫輪迴不能究竟解脫之人,這種人因為貪福德與功德的貪念未斷,故累世須不斷的造善業與受善報,因而那些善念、善業、善報…等等偏差的思維與行為便會障礙他的慧命、阻斷他往天堂之路與妨礙他靈體得到大自在與大解脫之罪魁禍首,此種人想悟道是非常難的,因為他根本不知道善念、善業、善報…等等偏差的思維與行為是不好的,所以他只知道貪婪、癡迷與嗔恨三毒是不好的,卻不知道佈施、供養與福無邊等三惡也是在妨礙他們的修行,這種錯誤的修行觀念與行為是被宗教所導誤的,各宗教法門創立之目的旨在引導信徒悟出宇宙間唯一之真理,而真理是無善無惡的,但因為眾生之根器深淺不一,悟性高低有別,故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或是出家、吃素、供養三寶與佈施…等等之行為造作有無量的功德之說詞,是說給中、低根器的人聽的,但仍然要告訴這些信徒,從有相佈施走向無相佈施,從貪福德與功德走向棄福德與功德,否則累積了一大堆的福德與功德,心又如何能清淨,心若不清淨的話,那麼靈體又如何能得到大自在與大解脫呢?
至於說那些將「乘願再來度化眾生」當成修行目標的人更是一種荒唐而且錯誤的觀念,所謂「度化眾生」是指什麼呢?是指釋迦牟尼佛所傳世的三藏十二部經典在度化眾生嗎?還是講經說法的人在度化那些眾生呢?還是宗教的教義在度化眾生呢?其實都不是,釋迦牟尼佛、三藏十二部經典、法師或宗教的教義都只是修行的助緣,他們都無法度化眾生,為什麼呢?因為佛根本不能度人,唯有自己才能度自己。許多的人非常不能理解「佛不能度人,唯有自己才能度自己」這一句話的真正含意,以為「佛度有緣人」這一句話是因為佛有一、無緣者,二、業重者,三、不信者等三種人他不度,而其他的人佛則通通都會度他們,所以佛才會不度無緣的人,有這種錯誤觀念的人他們就是以肉眼在看宗教的經典內容,所以才會看不懂宗教經典內容的第一義諦,人人本來都是佛何人與佛無緣呢?所以「無緣者」這三個字並非如此的解釋,「緣」是指因動心起念而造善惡之業的行為軌跡,也就是與世俗攀緣之意,因此「無緣者」這三個字就是指根本沒有任何因果業障的人,既然他們這些人根本沒有任何的因果業障,那麼他本身就已經是一個覺者,因此又何需覺悟呢?這就是「佛不度無緣者」這一句話真諦,此處的「佛」字是指覺悟而不是指釋迦牟尼佛,其次「佛不度業重者」這一句話何意呢?這一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業障很重的人佛陀就不度化他們,那麼佛陀就是一個光會度業障較輕的人而無法度業障很重的人嗎?這又是一種亂解釋經文的典型例子,何謂「度」呢?由癡迷之此岸至覺悟的彼岸稱為度,因為業障較重的人在一時之間要覺悟比較困難,所以他們暫時還無法覺悟,這就是「佛不度業重者」這一句話之真諦,此處的「佛」字仍然是指覺悟而不是指佛陀,再說「佛不度不信者」這一句話也不能解釋為釋迦牟尼佛不度不信仰祂的人或不度不相信佛法的人,為什麼不能這樣解釋呢?因為全世界中那些信仰佛陀或相信佛法的人他們都已經得度了嗎?當然沒有,所以「佛不度不信者」這一句話應該解釋為對任何事都不相信的人,因為他們不會深入去鑽研探究,所以這種人他們是無法覺悟的。
就因為唯有自己才能度自己,所以那些「乘願再來度化眾生」的人皆是大迷障的人,他們誤以為那些活佛、上師、金剛上師、仁波切、上人、無上師、大師、法師、導師、喇嘛、尊者、禪師、祖師、大法師每天在講經說法就是在度化眾生,真的是如此嗎?許多大師更誇下海口說他有多少的弟子因為在他的指導之下都已經開悟了,這就是標準的「以盲引盲」的典型例子,我們常看到在佛堂、講堂、體育館、道場、教堂、帳蓬下或學校的大禮堂…等等地方中有一些大師在臺上講經說法,而臺下的信徒人山人海,看起來非常壯觀,那麼這些大師都在度化眾生嗎?非也,他們都在導誤眾生,為什麼呢?道理非常簡單,真理沒有文字相更無語言相,因此這些大師所說的內容都不是真理而是邪說異端,或是宗教一己的門戶之見,而在臺下那些信徒當中上等根器、中等根器或下等根器等各種不同根器的人都有,所以不管這些大師講什麼內容,真正能得度的人不多,反而被他那些邪說異端或是宗教一己的門戶之見導誤的倒是不少,為什麼說真正能得度的人不多呢?因為這些大師他們本身都還沒有悟道,臺下的人又怎麼可能悟道呢?
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宗教一己的那些門戶之見通通都是假理而非真理,如果那些大師所說的內容是真理的話,那麼各宗教教義的觀點皆是南轅北轍,甚至於完全相反,那麼請告訴世人哪一種宗教的教義是真理呢?哪一種宗教信仰是正信呢?自己宗教法門信徒所認為的真理,正是其他宗教信徒口中的邪說異端,自己宗教法門信徒所認為的正信,正是其他宗教信徒口中的邪教,自己宗教法門信徒所認為的佛祖、玉皇大帝,正是其他宗教信徒口中的偶像,那麼這些以「乘願再來度化眾生」為修行目標的人,難道來世真的投胎當大師去講經說法度化眾生,不是又要去導悟眾生嗎?說自己已經悟道或說自己的弟子已經開悟,那是自己的幻覺,一個人他到底是否真悟者,只要聽其言、觀其行不就能一目了然了嗎?何必自己到處去宣揚呢?所以以「乘願再來度化眾生」為修行目標其實仍然是錯誤的目標。至於說將成佛或成聖當成修行目標的人,他們的目標是正確的嗎?要瞭解這一個問題須從兩個角度去解析才能讓世人分辨清楚,否則眾生仍然是無法覺醒的,第一個角度就是「成佛與成聖是否就等於是成道」,第二個角度則是「成佛與成聖到底是修行的最初目標或究竟目標」,如果仔細分析則眾生便能知曉「以成佛或成聖當成修行目標」是一種最初目標或究竟目標。
道本是非覺非迷的,所以一個覺者並不等於是一個悟道者,道無此岸亦無彼岸,所以到了彼岸亦不等於他們已經悟了道,為什麼說「覺者不等於悟者」呢?因為覺者是指覺知以前的癡迷是錯誤的,但並不能代表他以後所做的是正確的,這一句話什麼意思呢?例如一個以殺業為職業的屠夫,他突然覺知以前每天造殺業是不對的,因此他在停止殺生之後每天跟著宗教團體去放生,他這樣算是悟道了嗎?如果有一個人年輕的時候作奸犯科、殺人越貨,那麼在他覺知以前的這些惡行是錯誤的,因此他在金盆洗手之後改去信仰宗教,每天跟著宗教信徒去做一些濟世、助人與佈施之善行,那麼此人算是悟道了嗎?非也!這兩類型的人都只是由原來的「造惡業」改變為後來的「造善業」而已,整個人生過程都是在造業,都在妨礙他的慧命解脫,因此他們不但沒有悟道而且反而造了更多的業,因此千萬不能將覺者當成悟者,佛教禪宗有「見性成佛」的說法,佛者,覺也,魔者,迷也,眾生皆有佛性也有魔性,因為不覺的關係所以變成魔,因為覺所以變成佛,因此佛與魔或覺與迷都是相對待的,沒有迷就不需要覺,沒有魔性就不需要成佛,故佛與魔皆是生滅與無常的,當然也會墮入輪迴,故成佛的人他只是明心見性而成為一個覺者,但是並不等於他已經參透了宇宙間那唯一之真理而成為一個真正悟道者,因為成佛之過程從頭到尾皆與真正的道無關。
由此可知成佛與成聖的人尚未真正悟道,所以成佛與成聖只是修行人的初期目標而已並非是究竟之目標,為什麼說成佛與成聖只是修行人的初期目標而非究竟之目標呢?因為悟道才是起修的開始,一個人若未真正的悟道,那麼他無法產生真智慧來,一個沒有真智慧的人,他們的意是不誠的,而心也是不正的,若意不能誠與心不能正的話,那麼身是無法開始修行的,身都無法開始修行更遑論說要齊家、治國與平天下,所以儒家所說的「明明德」其實就是指真理解的階段,而「新民」則是指真理行的階段,而「止於至善」則是指真理解行合一的階段,佛理說的善是世俗之假善,真理所要表達的是無「善」與「不善」的煩惱與罣礙之至善,兩者是霄壤之別與天地之差,假善是在求福德與功德,而真善是要棄絕福德與功德才能達到,所以說成佛與成聖仍然不是修行人的究竟目標,而只是初期目標而已即是此意。
另外有人以「靈體能證入涅槃、徹底解脫」為修行目標,但是靈體能證入涅槃、徹底解脫到底是修行人的初期目標還是究竟之目標呢?關於這個問題要從修行之結果是「圖利個人」或「利益眾生」等不同之角度去解析才能瞭解究竟,那麼何謂「涅槃」呢?所謂「涅槃」其意譯為圓寂、滅度、寂滅、無為、解脫、自在、安樂、不生不滅…等等,說穿了就是指世人本有的「清淨心」。而佛教的教義認為涅槃是將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滅盡而僅有一本住法圓滿而寂靜的狀態,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的中的種種煩惱、痛苦,從此不再受後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輪迴,但是涅槃是個人之修行成就,跟利益眾生有什麼關係呢?一個心境已達涅槃的修行人他能化解世界上各種衝突嗎?當然不可能,因為他若還有這一份心思的話,那麼又豈能說他的心是清淨心呢?如果他放不下世間紛紛擾擾的俗事,那麼又豈能說他心境已達到涅槃的境界呢?如果一個心境已達涅槃的修行人他無法化解世間之糾紛,那麼這不是悟道,而是個人的解脫而已,真正悟道的人才可能成道,那些自心已經解脫、涅槃或成佛的人是不可能成道的。
為什麼說那些自心已經解脫、涅槃或成佛的人是不可能成道的呢?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尚未悟道,既然尚未悟道當然就不可能產生道心,沒有道心的人是不可能產生道行的,而道心與道行若不能達到解行合一的圓滿境界,那怎麼可能成道呢?所以修行人不要誤以為成佛即是成道,更不要誤以為自心已經達到解脫或涅槃之目標就代表已經達到最究竟之目標,兩者仍然還是有霄壤之別與天地之差,因為那些自心已經解脫、涅槃或成佛的人,他們根本連道門都還沒有找到,更遑論說是他們已經悟道、行道或成道了,眾修行人切莫誤以為這是一句開玩笑的話,事實上大多數修行人都將佛理誤當成真理,所以他們當然會誤將自心已經解脫、涅槃或成佛當成是修行的究竟目標,修行之目標是要成道而非成佛,成佛對世人而言根本沒有達到「利益眾生」之目標,也許世人會認為成佛的人以他所悟的佛理到處去講經說法度化眾生,怎能說是沒有達到「利益眾生」之目標呢?事實上這又是只看事物之表相而未深入事物之實相的一種偏差觀念,為什麼呢?因為佛理根本不是真理,以假理到處去講經說法又怎能度化眾生呢?不但不能達到度化眾生之目標,反而是導誤眾生使他們無法悟出真道,目前在佛教徒當中每天都在追求無量的福德與功德,事實上就已經呈現出被導誤的現象出來了。
再說藉著念佛、唸經等方式以追求「往生後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等待成佛」的這種修行目標更是匪夷所思,佛教某法師說每一個人都有其各自的業報、壽命,這一期生命結束時就要去投胎輪迴,但是念佛法門修持得力的人,往生後就不必再來投胎,不用再受生、老、病、死甚至於墮落三惡道之苦,念佛精進之人往生之前會消業障、開智慧、逢凶化吉,甚至於會有許多不可思議之感應,等到往生極樂世界後就永不退轉,菩薩果位不斷增上,直到究竟圓滿成佛。這些話都是標準的「宗教語言」,跟真正的修行完全無關,念佛精進之人往生之前會消業障、開智慧、逢凶化吉,這種話講的是事實還是妄語呢?這些人累世不斷的輪迴,他們知道自己的業障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嗎?而所造惡業之對象又是誰?討報的人若怨氣未消,那麼單憑我們念佛就能化解他們心中的怨氣嗎?這是不可能的事,不必說太遠,如果一個男人拋妻棄子離家去修行,如果妻兒怨氣未消,那麼這一個男人每天念佛可以化解其妻兒之怨氣與他自己所造的業障嗎?在說「開智慧」這件事?何謂「智」呢?所謂「智」是指參透宇宙萬事與萬物真相之能力,而「慧」則是指在事情發生之後的眾多解決方案中能抉擇出一條各方都感到最圓滿方案之能力,而念佛、唸經能開啟什麼智慧呢?不但沒有真智慧反而沉迷於「成佛」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假相之中而無法徹底的解脫出來。
「西方極樂世界」到底在哪裡呢?難道會像《阿彌陀佛經》中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很莊嚴,那裡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帀圍繞,還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那裡有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唱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彼佛國土,無三惡道;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嗎?這都是被經文導誤的現象,佛陀在《金剛經》中曾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難道《阿彌陀佛經》對西方極樂世界所描述的這些相不是虛妄嗎?或是說生前在凡間追求金銀財寶之貪念尚未徹底根除,往生之後還要去追求西方極樂世界更多的珠寶、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與瑪瑙嗎?修行修到貪念越來越重,那還要修什麼行呢?如果修行人不去除成佛之慾望,斷絕貪福德與功德之貪念與徹底根絕對西方極樂世界幻境之妄念,那麼什麼地方都去不了,唯有墮入畜牲道、餓鬼道與地獄道等三惡途不斷的輪迴,事實上自心之中沒有任何「樂」與「不樂」的煩惱與罣礙即是極樂,清淨心就是真正不的「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列表